8月22日據騰訊科技報道,國內智慧停車領導企業廈門科拓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拓股份”)宣布獲得騰訊入股,雙方將攜手打造智慧停車市場新格局。
科拓股份成立于2006 年6 月27 日,是我國停車場管理技術發展中,視頻免取卡收費系統、車位引導系統、車位綜合信息系統和停車無感支付的先行者。
據了解,科拓股份2016營業收入為18413.79萬元,增長率為55.09%。毛利率為54.81%。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視頻免取卡收費系統、車位引導系統和車位綜合信息系統等核心產品。
科拓股份2017年5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
視頻免取卡收費系統以車牌及車型的圖像識別作為車輛出入停車場的唯一憑證,通過視頻識別技術判斷車輛進出場的權限、車輛停放時間及應繳停車費等。
車位綜合信息系統是基于視頻識別的車位引導及反向尋車系統,采用在車位前方安裝視頻車位檢測終端來判斷當前車位狀態,通過停車場入口處及場內的LED 引導屏指示車主停車場內部空余車位的分布,并引導車主通過車位前方的指示燈來判斷車位狀態,實現車主快速停車。
車位引導系統主要包括超聲波車位引導系統、地磁車位引導系統、無線超聲波車位引導系統,分別適用于地下停車場、戶外停車場及立體停車庫。停車場運營管理服務:包含“速停車”和“速泊”業務等。
根據騰訊科技報道,騰訊投資科拓股份是看重公司“停車場運營管理服務”的“速停車”業務所帶來的智能停車O2O場景中微信支付的快速發展。
據報道,2014年,科拓股份與騰訊首次結緣,在微信上正式推出智慧停車應用平臺“速停車”,打通車主和停車場信息的通道,成為全國首家與微信合作的智能停車企業,并聯合廈門禹洲·世貿商城,建成國內首個支持微信支付停車費的微信智慧停車場,開創了國內微信支付停車費的先河。
科拓股份通過微信提供智能停車服務,以大數據分析、精細化運營等方式,實現出行場景流量價值深度挖掘及應用,打造移動互聯時代的掌上智慧停車場。
現如今,“速停車”服務的車場已達上萬個,關注用戶近400萬人,2016-2017年間,接入“速停車”的停車場微信支付增長速度達10倍,日均微信支付交易量和交易金額均處于業內領先位置。
科拓股份創始人孫龍喜,1999年畢業于吉林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大學本科,曾任北京某停車信息化公司技術總監,主持過北京中關村停車誘導系統的項目建設工作。
畢業后在廈門工作過三年后去北京發展的孫龍喜,2006年又從北京返回廈門加入盛興集團,任CTO并負責通訊事業部。
北京智能停車工作的經歷讓孫龍喜看到停車引導市場前景,國內產品幾乎還是空白。他了解了國內所有從事產品研發的只有佛山艾科和北京天工物華,而天工物華主要是以一幫在校學生為主力。于是,孫龍喜注冊廈門科拓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協同2個伙伴一起開始在廈門創業園創辦公司。
3個人,3臺電腦,30萬的天使創業資金,這就是公司起步的所有家當。從2006年的30萬元創業資金到如今資產過億,科拓用“專業”書寫了自己的創業傳奇。
賽文交通網對孫龍喜就2015年初,公司完成C輪1億人民幣融資的事件采訪時,孫龍喜曾表示:“關于融資信息的發布,我們覺得科拓不是小公司,不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做廣告,還是要回歸市場!
就融資后科拓的發展,孫龍喜對賽文交通網表示:“業務還是以傳統的停車場設備銷售為主,市場空間仍然很大,距離天花板還很遠,所以科拓還要繼續做大做強。同時,科拓會保持在互聯網應用上的領先優勢,關注行業同業者的玩法,隨時跟進!
我出生在福建的普通家庭,上大學前沒見過計算機,只在雜志和科幻小說里讀過,但一下就被吸引了,覺得它未來的前景不可估量。于是,大學就讀了計算機軟件專業。
畢業后,我在廈門一家本土軟件企業當了三年工程師,積累了一些經驗。2004年在北京一家公司做技術總監,當時心里已經想創業,但還沒有合適的機會。2006年,我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回到廈門,科拓就是在那一年成立的。
“創業”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實際上正相反。我一直覺得,創業只有第一天是興奮的,后來的每一天都是吃苦。它貴在堅持,這話雖然有點老生常談,但確實是真理。
我們團隊最初只有3個人,3臺電腦是起步時的所有家當。我負責軟件,另兩人分別做硬件、跑銷售。如果客戶有什么問題,3個人就一齊出動。
公司成立之初打算做通訊,進入停車場領域完全是意外。公司剛成立時生意不多,有次接了朋友幾十萬的單子,做一批超聲波探測器設備。機會難得,我們把全部資金都砸了進去,研發了兩三個月,設備全做出來了,但因為成本高,朋友突然不要這批貨了。
絕境下,我們嘗試把產品掛到網上賣,非常巧的是,正好一個新加坡人看到了,他對超聲波探測設備有大量需求,一下把產品全部訂走了。第一筆大生意就是這樣做成的,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我們當時不知道客人買這批設備做什么用,好奇之下,創始團隊一起到新加坡考察。當時新加坡的城市發展已經很成熟,各領域的技術都比較先進,我們這批設備其實用在了高檔停車場,可以識別探測出每個車位上是否有停車。停車場入口還設置一塊電子顯示屏,供車主了解停車場里有多少輛車,如果停車場滿了,就不用再費時間開進去了。
那是2006年,中國還沒有類似的設備,但城市汽車保有量已經在高速攀升,道路擁堵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們覺得停車系統一定能火,既有市場需求,又處于產品空白。于是我們決定砍掉通訊業務,集中精力專攻停車場車位引導領域。
我們開始做相關產品的研發、測試、改良。不久后,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停車場項目落戶新加坡North Point廣場,成為國內首個將成套的車位引導系統設備出口到海外的企業。從此,我們與新加坡那邊建立了長久牢固的合作關系,現在新加坡的停車引導市場基本上都被我們占領了,包括新加坡知名的樟宜國際機場、新加坡SM廣場等,也借此打響了海外知名度。
我們一直在探索中國停車場車位引導如何更切合市場需求。2007年,結合新加坡客戶的意見,我們率先在國內提出車位指示燈概念,在停車場每個車位上方安裝紅色和綠色的小燈,紅色代表有車了,綠色代表可以停,一目了然,車主能夠快速決定行車路線。我們將想法轉化為實際后,很快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短短幾年,稍有規模的停車場都有車位指示燈的引導設備。
再后來,我們發現多數人把車停到大停車場后,回去找車時會犯暈,又設計出全國乃至全球第一輛停車場找車機。找車機第一個項目是臺北的三軍總醫院,之后北京的前門大街、上海的靜安嘉里中心等地都開始使用。
為了讓停車場服務形成閉環,我們又瞄準了出入口。2012年,我們推出停車場視頻免取卡收費系統,采用視頻識別技術對車輛的車牌進行識別,車輛進出場時不再需要停車取卡取票,系統記錄車牌信息后,道閘就直接放行了。車出來時,停車費是自動根據系統記錄核算的,大大提升了進出場速率。
2012年底,我們將找車機和視頻免取卡收費系統結合起來,形成“全視頻智慧停車場解決方案”,率先在國內提出“智慧停車場”。第一站運用在廈門湖里萬達廣場。
到現在,全國有近百家萬達廣場安裝了我們的智慧停車系統。
我們也順應移動互聯網潮流,推出國內首個智慧停車服務平臺“速停車”,提供在線車位實時查詢與預訂等服務,主要是為了解決城市里停車難的問題。如今,“速停車”微信公眾號用戶數量超過100萬,日均交易突破3萬筆,支付金額也是行業之最。
我們還可以提供定制化功能配置。2016年5月,我們的停車場管理系統進駐阿里巴巴杭州總部大樓,與阿里內部員工車位管理系統實現對接,支持內部車輛共享同個車位的功能;在西門出入口布設潮汐車道,管理人員可一鍵切換車道為進或出。
我們今后將針對停車場的大數據做綜合應用,分析客戶消費傾向,比如統計哪些人周末經常待在家里,哪些人常去商場購物,提升廣告投放效率。
我們是從新加坡得到的靈感,在深耕中國市場的同時,一直都沒有放棄海外市場,以往每年出口額是三四千萬元,不算多。
現在全球最大的停車場公司都是很傳統的機械設備型公司,他們可以把道閘、閘機、吐票設備質量做得很好,但沒有軟件能力,很少有車位引導系統,沒有車牌識別,收費還是取票的方式。
國外停車場行業至少落后中國十年,現在正是我們智慧停車場走出去的好時機。
我們目前有員工500多人,專業研發技術人員超過150人,每年要接幾千個項目,覆蓋車位幾十萬個。我每天都被各種事情推著走。我自認是典型的技術男,不太注重穿著,不追求名牌,除了一輛寶馬X5,沒有其他奢侈品。我的成就感來自研發的產品一直在驅動行業的發展。
我們站在風口上,而且有幸每次都抓住了機會。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在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科技創新帶動資源集聚等方面著力頗多,創新機制、產業升級、人才引流、協同發展等帶來了多方面的機遇。相應的,人工智能、人才賦能正深刻地影響著商業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億歐將在深圳舉辦“引擎·引領” 2018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BATi),集合智能制造、智能產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眾熱點問題展開探討,分析科技創新未來趨勢,盤點技術革命下的發展契機。